贵常春
源自1953年老国营酒厂——贵州贵定酒厂。贵定酒厂地处中国白酒黄金酿酒带,这里山脉纵横,气候湿润,是不可多得的酿酒圣地。
新中国建国初期,全国工业化建设方兴未艾,各地纷纷建立国营酒厂。贵定县政府积极响应政策,投入人力物力建设了国营贵定酒厂。
1963年,周总理在外访问非、欧等国家。一天晚宴,周总理拿出茅台酒对外国记者说:“今天我要用中国最好的酒招待你们”。有位外国记者听到了之后对总理说:“总理,现在你们中国最好的酒是五粮液,不是茅台了。”大家听到此言面面相觑,晚宴结束后总理便立即询问事情的缘由。原来是国内第二届全国评酒会已在北京召开,评选结果登载在了《大公报》上,茅台酒是第五名。外国记者根据《大公报》的报道知晓了评选结果,这才有了晚宴上的一幕。随后总理回国后便约见了轻工业部的同志,询问茅台酒退步的原因。轻工业部的同志当即就去百货大楼买了几瓶茅台酒,经过反复对比后,发现质量是下降了。心系茅台酒质量的周总理,很快便批示轻工业部:谁把茅台评下去的,就派他去把茅台的质量搞上去!
1964年10月,经国家领导人批示,“茅台科技试点”计划开始实施。该计划由轻工业部牵头,中科院微生物所、天津、河南、贵州等多个省轻工所参与,轻工业部国家级酿酒专家周恒刚带头攻坚,分离出对茅台酒质有决定性影响的优质菌种。经过上万次实验,终于从茅台中分离出了十三株能决定其口感的核心菌种,帮助茅台一起把酒质提升到了现在的水平。
1978年改革开放后,中国各个省都想发展经济,贵州省的优势毫无疑问是白酒,但只有茅台一家好,在当地政府看来是不够的。于是在有关部门的交涉下,贵州轻工所把从茅台两期试点中提取出的那十三株菌种,交给了贵州一家老国营酒厂,也就是现在的贵定酒厂,后者用茅台这十三株的菌种,于1981年创制出一款“贵常春”酒。
最初的贵常春,为了节省粮食,提高出酒率,采用的是麸曲工艺。后来,粮食产能逐年上涨,贵定酒厂为了进一步提升贵常春的质量,便将其十三株“茅源菌种”与古法酿造工艺相结合,创制出了经典茅系酱酒“贵常春”。
因为采用了和茅台相同的菌种,以及相同的酿造工艺,贵常春的品质很快就获得市场认可,热销到了全国二十多个省份。在九十年代,一举获得了:国际名酒节金奖、中国优质白酒精品、全国酒行业优秀企业等多个奖项。
留言